营商回“娘家” 建起“扶贫工厂”
2019-02-22 09:54:51 来源:南充日报
营山县涌泉乡十龙村,半人高的花椒树漫山遍野。贫困户唐天来正在花椒园忙活,“套种的丹参可以收了,没想到一年多时间就见了成效。除了可以拥有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还能入园务工,全家人每月打工收入就有近3000元!”
十龙村的花椒园得益于该县乡友的大力支持。营山依托商会组织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基地,贫困群众和村级组织共建共享,探索出“商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户脱贫致富的产业扶贫新路。
依托“商会+基地+农户”模式,营山已建起15个花椒、中药材、水产、蔬菜基地,花椒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仅挂果的花椒就超过20万株。商会于2017年注册了“营椒”品牌,2018年又在深圳组建了专业的销售团队,并进行花椒深加工,保证基地农产品销路的同时提升其附加值。
乡音乡情是纽带 游子回家创业助发展
营山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每年都有2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分赴全国各地打工,他们中有不少人通过自己多年打拼积累了技术、攒下了财富,这一群体成为营山潜在的宝贵资源,也是脱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李忠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老家在营山县朗池镇,16岁初中毕业之后,从木匠手艺学起,随后南下打工,2004年起涉足装修行业,并渐渐站稳了脚跟,注册成立了深圳众志成城装修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室内外装修装饰工程等。
除此之外,李忠民还是广东省四川营山商会的发起人之一,在商会成立后,更是当选为商会秘书长。
乡音、乡情就是最好的纽带。广东省四川营山商会从发起到成立,自始至终受到了营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主要领导专程带队远赴广州召开乡友座谈会,介绍家乡发展变化。2016年12月,广东省四川营山商会在广州正式成立,会员很快发展到230个,遍布二三产业多个领域。
在营山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下,广东省四川营山商会先后三次组团返乡考察。一次次深入考察、一轮轮交流碰撞,致富不忘家乡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抱团发展、义利兼顾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商会的组织下,一批在外乡友纷纷返乡开启二次创业。
2017年5月的一天,一排整齐的车队驶入十龙村,打破了村里的宁静。车上人员下车后,爬坡上坎看地势,走家串户问种植习惯,还对土质取了样。“这些来的都是广东省四川营山商会的乡友们,是县委、县政府邀请回来帮助我们发展产业的。”同行的县工商联负责同志向村民介绍说。一时间,乡友们的到来,成为这个贫困山村最热门的话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 创业发展花椒基地
通过多次返乡考察,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深深打动了李忠民的心,李忠民和他的商圈朋友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花椒产业上。2016年,李忠民和朋友一起创办的四川众鑫泰农牧有限公司在营山正式注册。
选址、落实土地、购买机械、聘请专家……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 (紧转2版)(紧接1版) 为了鼓励乡友投资干事创业激情,营山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乡镇召开专题会议,为其排忧解难,提供政策支持。
按照“企业投资建设基地,村委会和贫困户负责管理,股权量化年终分红”的模式,众鑫泰公司在营山县双林乡水口村建立了首个花椒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000余亩。
基地建设由企业全部出资,农户以土地,村级组织以产业扶持基金加盟建立利益共同体。公司接管土地之日,就向农户支付当年租金,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了诚信。同时,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吸纳就近务工,从事去杂、除草、土地调型等工作,工资按月结算。这种模式迅速被当地村级组织和农户接受,众鑫泰公司成为不少贫困村竞相争取的合作伙伴。
依葫芦画瓢,众鑫泰公司还一鼓作气在涌泉乡十龙村、双林乡雁家村、木垭镇土祖村等多个贫困村建起了花椒产业基地。目前,公司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花椒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仅挂果的花椒就超过20万株。
随着公司开始步入正轨,也吸引了更多的乡友一同来抱团发展。目前该公司的股东从最初的两人扩大到11人。
壮大产业基地发展 点燃百姓致富希望
自从村里的花椒基地栽上花椒苗后,木垭镇土祖村6组的村民龚素琼每天都要前来巡查一番,在她心中,花椒就是脱贫奔康的希望,大家都有责任来共同担当。土祖村党支部书记苟小林说,村花椒基地,点燃了百姓致富希望。
一粒花椒,能走多远?
“没有收益时,农户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这样一来,基本利益有了保障。同时,还可以通过务工增加收入;五年进入盛产期后,公司实行托管模式,按就近原则把花椒树划片托管给农户,技术、肥料、销路由公司保障,农户以土地和管护劳务入股,超出基础产量后,公司与农户的分配比例为5:5,其中,总收益的1%作为村集体收益。产量越高,分红越高。这样一来,消除了群众的种植风险,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营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进入盛产期后,每亩花椒的产量可达1000公斤,农户、公司、村集体利益都能完全得到保障。
如何保证产得出、有销路、见效益?据介绍,公司在花椒种植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多产业联动聚合力。“目前,公司已成功注册‘营椒’商标,在深圳组建了专业的销售团队。同时我们还规划做线上商城,让线上与线下销售同时进行。”李忠民介绍,下一步将建设花椒精加工厂,并逐步建设体验观光新型现代农业项目,实现集花椒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产业更有生命力,保障脱贫产业发展增收的可持续性。”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发展花椒产业的同时,在十龙村,我们发展套种了药材(丹参)产业,现正在收获。”李忠民说,通过“商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目前,该县已在多个贫困村建起15个花椒、中药材、水产、蔬菜基地,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邓楠)
【责任编辑:n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