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商情 >

培育产业新动能 转型发展正当时

2019-08-23 09:12:50   来源:南充日报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面对机遇和挑战,南充紧紧抓住产业这个做大做强地方经济的“总开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力实施“产业年”行动,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推进集群壮大、园区提升、创新驱动、品牌培育、上市加速“五大计划”,全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南充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201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72.92亿元,列全省第5位,川东北地区首位,迈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坚实一步。

擦亮文旅融合“金字招牌”
  南充,一座拥有2200多年城建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为南充文旅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暮春到初秋,在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场景:每天清晨,成群的牛渡过嘉陵江,来到江心岛啃食青草;黄昏时分,享受了一天美美大餐的牛群,又成群结队回游、上岸、归栏。这就是“百牛渡江”景观。蓬安充分挖掘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并赋予其农耕文明的人文禀赋,把“百牛渡江”景观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放牛节”。
  “‘放牛节’已连续举办10届,成为蓬安旅游的‘金字招牌’。”蓬安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4月底到10月的第九届“放牛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0亿元。
  柔美的灯光照在古镇入口牌坊上,“张飞”带领兵卒把守大门;走进街巷,站在屋檐下的“铜人”忽然动了,用中国传统的说唱形式,将阆苑风物、古城往事娓娓道来……这是阆中市南津关古镇大型移动实景演出《阆苑仙境》的情景。一个小时内,曲曲折折的古镇街道中,一步一景、亦歌亦舞,阆中民俗、饮食、三国文化等一一展现在游客面前,成为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
  “做一场演出很简单,难得的是将一台戏变成一项产业。”阆中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阆苑仙境》孕育而生。近年来,《阆苑仙境》不断更新内容,增加文化内涵,仅2018年,《阆苑仙境》就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门票收入逾300万元。
  把文化韵味渗入一个个具体的旅游项目中,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真谛。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南充构建文化旅游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交流融合“六大体系”,进一步优化文旅融合市域布局,建设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相互促进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全面打造“一核心、一走廊、十主题”,推动南充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阆中市被命名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仪陇县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阆中民俗节目《亮花鞋》荣膺第十八届群星奖;南充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南部马王皮影、阆中王皮影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誉背后是南充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今年1月至6月,南充接待游客37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9.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23.9%。文旅产业成为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新路径。

着力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记者在四川和泰光纤有限公司看到,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生产设备安静地运转,数十名工作人员分布在筛选车间、检测车间、氘气车间、成品仓库等不同的生产流水线,或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检测、筛选,或将成品打包。
  “我们采用的是智能在线式自动化生产设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1根长3米、直径150毫米的光棒,可以拉出长达3500公里的光纤,每根光纤直径仅有125微米,比头发丝儿还细,涂覆后直径为243微米。与传统的单模光纤生产车间相比,同等产能的“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能使用工减少30%、能源消耗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20%。
  “公司从今年5月正式投产,至8月中旬,销售额近500万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共有12条生产线,目前有4条生产线投用,生产线将随市场实际需求逐步投用。同时,项目二期建设已启动。
  今年以来,南充坚持转型升级抓大产业,实施“产业年”行动,打好产业发展突围战,加快构建“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5”现代产业体系。
  在“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方面,南充强力推进招引工作,加快吉利二期、银翔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支持企业不断技改创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汽车汽配企业人才等;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统筹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细,快速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等;积极争取国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创新产品税收优惠力度,加快推动项目招引、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加快蚕桑基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人才培养招引力度,支持技术集成创新,深化品牌创建保护,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助推企业开拓市场等;加快构建以南充现代物流园为主、其他县(市、区)农产品市场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补充的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动电商快递物流、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今年上半年,南充汽车汽配产业实现产值326.8亿元,同比增长13.7%;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产值551.5亿元,同比增长9.6%;油气化工产业实现产值74.8亿元,同比增长11.6%;丝纺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10.8%;现代物流产业实现产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16.81%。
  在“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南充“新字号”不断壮大。通过制订“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行动计划,明确在九县(市、区)分别打造主业突出的特色子产业;实施“一企一策”,扶持培育优质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完善“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产业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国、省财政资金,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减免等涉企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发展壮大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实施装备提档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优势装备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医药产品品质;大力发展和应用节能环保优势技术和装备,扶持环保和节能服务业发展等。今年上半年,“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

产业“雁阵”聚园区
  产业布局,事关全局发展。
  近日,记者在营山县重庆配套产业园看到,园区建有一座座厂房,车辆来来往往,车间内的机器高速运转,工人繁忙有序。
  “我们公司为重庆企业生产配件20余年,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营山五四机械公司董事长陈健告诉记者,五四机械与重庆长安、力帆等1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车厢品种20余个、汽车零配件品种300多个,已跻身全国五大车厢制造企业。
  近年来,营山县坚持“产业集中、企业集群、要素集聚”原则,将同源企业、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项目有选择地放在同一区域发展,成功将营山县重庆配套产业园所在的营山工业集中区,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会在土地指标、资金支持等方面获得更多更大倾斜,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提振园区企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充共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省级“51025”园区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3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3个,工业园区成为南充工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聚集地。
  今年以来,南充坚持“龙头带动、完善链条、抱团发展”理念,各地按照“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原则布局建设产业园区。上半年,南充“1+9”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约54.4亿元,新增开发面积约3300亩,全市工业园区道路、综合管网、电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新增标准化厂房面积约4.3万平方米,累计入驻项目超300个,园区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招引新入园企业73户,新投产企业40户,园区规上企业累计达609户;高坪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南部经济开发区东西部合作扶贫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在加快建设产业园区的同时,南充还大力促进园区提质增效,积极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坚决清退园区“僵尸”企业,积极推动退城入园,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提高园区产出效益;加大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力度,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强弱互补、抱团做大,实现规模化、组团式、全链条发展;紧扣“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研发中心、总部经济等,完善龙头企业强链、节点企业补链、配套企业延链,实现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步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步发展、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同步壮大,推动产业、企业“雁阵”齐飞、梯次发展。(记者 李然
【责任编辑:nsw】

南商网相关报道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