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人工饲料代替桑叶养蚕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蚁蚕破壳1至5龄全部食用人工饲料,并完成吐丝-结茧-化蛹-产卵生命周期。 这是记者昨(24)日从南充蚕种场获悉的。
南充蚕种场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茧创新团队单位, 也是我市蚕种生产和蚕科研重要基地。 其科研团队自去年春季起, 着手攻克人工饲料全龄养蚕难关。 科研人员从27个家蚕现行品种中,筛选出7个适应性品种,通过3季饲养均获成功。团队带头人、高级农艺师袁桂阳介绍,近10年来,人工饲料取代桑叶养蚕一直是业界科研重头戏。 由于品种筛选不到位,“人工饲料养蚕3龄止步”成为业界的科研“瓶颈”。南充蚕种场科研团队通过浙江蚕研所从俄罗斯引进的平30系列蚕品种杂交,最终从8个组合中筛选出2个品种,从而实现雄蚕饲养的梦想。雄蚕所吐丝具有茧丝长、纤度细、出丝率高特性, 对丝绸工业生产具有原料上的巨大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 南充蚕种场科研团队借助科研优势, 在选育优质蚕品种上注重针对性,终于攻克难关。去年3月,该场选育的雄蚕品种“川山×平30”“碧海×平30”, 双双通过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场选育的“川山N×蜀水N”蚕品种,对四川蚕区常见血液型脓病的抗性达到100%,目前正申请省级鉴定。
袁桂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就该场选育的“川山×蜀水”大面积推广,所产吨丝售价就较常规种高出5万元以上。“这几项科研成果目前属省内独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袁桂阳说。特约记者 李波
原标题:南充蚕科研达全国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