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人物 >

斑竹竹艺:文化扶贫助民奔小康

2018-04-03 14:18:20   来源:南商网
       斑竹竹艺:文化扶贫助民奔小康
  
  人物简介
  
  万  学,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万学成立的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最初靠3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起家,如今发展壮大。他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先后在斑竹乡倒马坎村、石圭镇璧山村等地通过“公司+学校+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妇女竹编技能培训班,共培训4850人,如今每人每月平均保底收入超过1500元。
  
  指尖上的艺术 精妙绝伦
  
  万学,出生于唯一有着“竹编艺术之乡”美誉之称的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专业从事竹编事业开发、研究28年。
  
  她年轻时在当地的一家竹编制造厂工作,凭着一双巧夺天工、心灵手巧的双手,在竹编的设计上也比同行人略胜一筹,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竹编高手。
  
  2009年初,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原党委书记刘绍林,无意间从朋友那里听说万学竹编艺术手艺精湛,又联想到当时斑竹乡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正好可以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打造南充竹文化产业链,带动斑竹乡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他主动联系了万学,并把当时的想法告诉了她,请她来南充自主创业,把竹编艺术引进南充。万学考虑到,自己在家乡工作、待遇都相对比较优秀,又离家近,不愿远离家乡,于是婉言谢绝了刘书记的邀请。但刘书记并没有放弃,后续好几次又向她发出诚恳的邀请,最终他的诚心打动了万学,于是她辞掉了目前的优越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南充。
  
  然而,万事开头难,自主创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前期面对资金、技术、管理等一系列的困难,都需要去一一解决,但万学却笑着说:“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只要有信心,没什么大不了。”正是她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加上斑竹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事业蒸蒸日上。
  
  在万学的带领下,创办了“南充市万学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她带领的竹编产品研发团队,开发出了各种竹制小手工艺品,推出了竹贴画、竹编灯笼、竹编瓷胎、竹编家具、竹编包装等6个系列26个种类的产品,研发的产品先后获得了国、省、市级各类奖牌数十个。
  
    尖端的竹编工艺,不仅为高坪竹业创造了品牌,给企业创造了财富,也为生产者带来了效益。   
    如今,高坪的竹编画如今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企业+农户” 文化扶贫助民奔康
  
    文化“造血”以产业带动百姓创业脱贫。高坪区斑竹乡有竹林万余亩,立足当地竹林资源优势,该乡大力发展竹编灯笼产业,每年销售数万个。记者在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看到,不同颜色、不同尺寸的灯笼依次摆放,让人眼花缭乱。
  
    工厂里,工人们有的正在划竹条,有的在为竹条染色,他们大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村民们正在加班加点为10多个省外订单购货单位赶制灯笼,每一个灯笼都要经过编织、粘贴、上色、打包等多个流程。”公司总经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万学告诉记者,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现在,工厂已从最初的20个工人发展到500多人;从一个小小的厂区发展到在石圭镇、马家镇、佛门乡等乡镇都设有生产基地;从最初只能生产竹编桌椅板凳,发展到能生产竹编灯笼、竹包装等竹具产品,还开发有竹编风屏、竹丝灯、名人字画等竹编艺术品。
  
    过去手握锄头的村民,如今大多数成了编织能手。近年来,为提高工人手艺水平,扩大生产量,万学每年都会采用统一授课的方式培训工人,一年要大规模培训4次,每次都有上百人参加。
  
     “初步估算,通过实施‘企业+农户’竹编产业扶贫项目,人均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万学说,公司对鄢家乡现有人员开展竹编手工艺的集中培训,就是探索通过开展竹编手工艺产业进行精准扶贫,让企业在当地扎根,寻找到发展空间,也为四方坡村产业扶贫开辟了一条“供销不愁”的致富路,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随着竹编工艺的发展,目前,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日产量达到1000多个,年产量能达到20多万个(件),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生产出来的竹编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责任编辑:nsw】

南商网相关报道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