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商情 >

厚植文化底蕴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8-09-06 09:23:38   来源:南充新闻网    阅读:
  蓬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将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历史文物丰富城市底蕴,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气质,以传承弘扬相如文化、保护开发相如故城为主线,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厚植文化底蕴作为使命担当,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修复中的相如故城
 
  高标准修复相如故城争创5A级景区
 
  蓬安原名相如县。南朝梁武帝萧衍因仰慕“一代辞宗”司马相如,于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特在其故乡以“相如”之名为县名,以相如故宅为县治。据考证,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相如故城,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座州县同治的古城池。
 
  相如故城南门
 
  延续至今,相如故城的肌理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和古街区犹存。其间,面积达12500余平方米的清代木结构建筑、文庙、武庙、龙神祠、天主堂、玉环书院、城隍庙等保存尚好。
 
  为擦亮这块尘封千年的“金字招牌”,蓬安县把相如故城保护开发工程列入蓬安“10件大事”、全县“一号工程”。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执行长,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以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编制完成了《相如故城保护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8月28日,烈日当空,笔者在相如故城保护开发工程建设现场看到,4栋古建筑已完成风貌整治,文庙、武庙、相如故居的保护修缮工作相继启动,琴台、古县衙、玉环水街的恢复重建全面实施,三横一纵的骨干道路加快推进。
 
  据悉,围绕“擦亮相如故城这张金字招牌”的目标定位,蓬安将按照“修缮故城、展示故城、开放故城”的思路,以相如故城为核心,建“赋圣之乡、太极之城、活水之城”;以相如文化为核心,规划布局“一线一带七片”:“一线”即南到北的历史文化体验线,“一带”即沿玉环溪的精品商业体验带,“七片”即“历史文化观光体验片、民俗文化体验片、嘉陵创意文化休闲片、相如文化博览片、水街商业服务片、民宿客栈度假片、生态景观体验片”。坚持精品化、精细化施工,全面复建相如故城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文物古建,精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亲水休闲商业街区,配套建设旅游功能设施,力争让历经千年的太极太玄袖珍故城重现历史风貌。
 
  同时,该县大力推动“旅游+生态+文化”的多轮驱动发展,统筹推进文体中心地标建筑、相如湖国际大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爱情小镇、嘉陵江最美跑道等旅游景点,将相如故城打包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蓬安生态旅游的“核心引爆点”。
 
  相如文化长廊
 
  叫响相如文化品牌亮出文化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亦是提升城市内涵的“利器”、塑造城市形象的“工程师”。
 
  28日傍晚,蓬安县凤凰生态公园内,落日余晖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望的鎏金雕塑引人注目。一只凤和一只凰似从底座腾空而起,在天空即将相会,恰似一颗饱满的“心”。雕塑左边,凤身边坐着的司马相如正在抚琴,面容陶醉;对面依附凤凰的卓文君丝带飘舞,眼神情不自禁地望向司马相如。
 
  “此景观雕塑名叫《永结同心》,寓意永恒的爱情。雕塑高近10米,形似‘心’型。”蓬安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永结同心》取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远视雕塑,形似“心”型,彰显雕塑精神;近可观雕塑细节,感知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配以音乐喷泉,展现浪漫的爱情主题,营造出更新、更奇、更美的人文景观。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千年相如文化。近年来,蓬安全面推进相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积极彰显蓬安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从嘉陵第一桑梓4A级风景区,夫妻树、共生树、连理枝等‘爱情树’挂牌,到相如大道、抚琴路、文君路等城市街道命名,相如饭店、文君酒楼、琴台酒家等酒店餐厅命名,以及情侣楼、相如文化公园、凤凰生态公园、司马相如铜像、文化墙、相如琴台等文化场所打造……蓬安处处透着浓厚的相如文化氛围。”蓬安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承和创新相如文化,蓬安一直在努力。从2004年举办“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以来,该县已多次邀请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相如文化精神,促进相如文化传承和创新。
 
  此外,该县还出版《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画说蓬安》《天下文宗司马相如》等系列丛书及专著,拍摄制作《寻找司马相如》《千年赋圣乡大美公园城》等文化宣传片,发行《司马相如》文化邮票邮册,编排大型舞台剧《相如长歌》和民俗风情剧《蜀红》等,在省内外成功亮出了相如文化名片。
 
  接下来,该县还将让相如文化走出蓬安、走向四川、迈向全国。计划聘请国内专业团队,用艺术传播相如文化、唱响相如文化。努力把相如文化纳入区域文化发展体系,做好统筹发展、抱团发展,不断提升相如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如故城内的清代文庙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018年农历大年初一的迎新春民间民俗街头巡演活动的火热场面,至今还让人印象深刻———舞龙狮、划旱船、车车灯、打莲箫……传统民俗节目走上街头,吸引数万市民围观,街头巷尾都是欢歌笑语。
 
  当天,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曾经销声匿迹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回来了,是记忆中熟悉的年味儿。而对于年经一代来说,被称作“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让他们零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少市民纷纷感叹:“这么闹热一下,才真正找回了过年的感觉。传统文化,就应该这样传承下去。”
 
  “文化是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把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一座城市的发展有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蓬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蚌舞》为例,该节目是南充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蚌舞》表演全靠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诙谐、幽默的表演很受观众欢迎。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蚌舞》,蓬安文艺爱好者重新编排,并请来民间艺人进行艺术加工,让这项传统民俗文化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除了将传统民俗文化搬上舞台,蓬安还厚植嘉陵江文化、相如文化、爱情文化、农耕文化、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文化等,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打破以往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大包大揽、公共文化机构包办垄断的旧格局,形成了市场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的新格局,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该县还积极探索政府、法人组织、社会团体“三驾马车”联动服务机制,政府每年拿出资金用于公共文化产品保障,法人组织、社会团体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共同打造公共文化供给“蛋糕”。据统计,该县法人组织、社会团体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是政府提供产品的两倍多,公共文化多元输送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在内容、形式及总量供给上的有机统一,供给总量与百姓需求实现了完美结合。
 
  同时,该县还创新文化惠民载体,将公益性艺术基础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接地气的民心工程来打造,利用文化馆为市民提供便利贴心的文化服务,免费培训音乐、舞蹈、美术、戏曲、器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开设古筝、二胡、钢琴、声乐、书法、国画、戏曲等多种项目的免费培训班,让历史文明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也让蓬安本土文化发展空前活跃。
 
  下一步,蓬安还将加大对古遗址、古建筑和革命遗址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深度挖掘相如文化,支持社会机构、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对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经典著作和爱情故事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考证和整理,提炼、传播相如文化精髓。深度挖掘诗人元稹、画圣吴道子、书画家颜真卿和大文豪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等古圣先贤在蓬安游历讲学的历史,传承历史典故,厚植人文底蕴。加大对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与相如文化、区域文化有机融合,建立一脉相承、独具特色的县域文化体系。

【责任编辑:】

南商网相关报道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