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何龙江,是在他的车间里面。
11月底的南充,寒风萧萧,车间里腾起的蒸汽带来了阵阵暖意。几个工人在何龙江的指点下调整着机器设备,另一边,他的三个孩子正领着工人们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忙碌着。
“全行业都没有这种产品,这是一个新事物,因此也更谈不上技术参数。头几天,省质监部门来了人,说准备研究将以这些产品的技术参数为蓝本,制定一套行业技术标准。”何龙江抽空聊起了他的技术。
靠白手起家,凭能折腾起步发展
何龙江是嘉陵区龙泉镇村民,他家所在地毗邻西充县莲池镇,虽然现在到西充县城只需10多分钟车程。但在30年前,何龙江依靠双腿,从家到西充县城,一个来回要6个小时。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何龙江的母亲去世,父亲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他一人负担。那时,何龙江自己也育有3个子女,繁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不得不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步行到西充县城收购猪皮,然后到南充市区去销售,再用卖猪皮的钱买回全家第二天的口粮。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上世纪80年末,何龙江依靠贷款,在南充建立了一家猪皮加工厂,主要是把猪皮制成初皮(皮革的毛坯),把皮上多余的油脂炼成工业油,猪毛整理后供应给毛刷厂。“初皮是主要产品,当时是猪皮革最走俏的时候,利润很高,刚刚出厂,外面拉货的卡车就排着长队等着装货。”何龙江说,当时,欧美国家对透气、耐用,价格相对较低的猪皮革非常青睐,除了制造家具、手套、衣服外,甚至墙体都用猪皮革来包装。
欧美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东南亚猪皮业的发展。当年,在温州瑞安水头镇出现了全国最大的猪皮革交易市场。市场方为所有在此交易的货主提供免费食宿,何龙江是当时这里的常客之一。
2008年后,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整个欧美经济,使得市场需求大减,中国国内的猪皮业供大于求,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倒挂,让何龙江逐渐滋生转行的念头。何龙江虽然没到实现暴富,但他却跟会做生意的温州人打了很多年交道。
“温州人做生意坚韧、务实、勤奋、不排外,身家数千万的老板,也会身体力行地跟工人一起干活,其家庭成员也都按工计酬。温州人吃饭不讲排场,只讲究温饱、不浪费;他们待客,白天管饭,随便客人自由活动,只在夜晚才会抽时间陪客人聊天话家常。”何龙江说,他觉得这就是一种创造财富的精神。他于是仿效温州人,让自己大学毕业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进入自己的工厂上班,从底层做起按业绩计酬。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何龙江不断琢磨,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呢?那时,南充房地产市场正好迅猛崛起,城市内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丢弃不用的废弃木材。“把这些废料重新开发利用,那一定会是个不错的行当?”何龙江想。当时他并不知晓,在全国范围内,这种回收建筑废弃木材的企业不计其数,仅南充本地就不下10家。在没有做任何社会调查的情况下,何龙江大胆地收购了一家废弃木材加工厂,开启了自己的转行之路。
创新搞发明,给自己的生意插上翅膀
正当何龙江雄心勃勃想大干一场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生产出来的复合木工板不受市场欢迎。“因为回收过程中除垢、除钉,全部使用人工,生产机器落后老化,每张木工板最多只有1元钱的利润。人工成本太高,另外复合木工板的可塑性不够,木工使用起来没有市面上的新生板好用。”何龙江说,他决定立马改进机器,优化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当时,他生产出来的复合木工板因为回收木材的连接问题解决不好,经常脆断。何龙江研究之后,利用农村木匠的榫接法,他称为指接法(就像两只手手指交叉排列那样),解决了复合木工板韧性不足问题解决了,木工板的可塑性得到大大提高。
何龙江生产出的新的复合木工板销售量大增,他初尝甜头。但这对何龙江而言,改革才刚刚起步。为了淘汰原有的机器,他改变单锯机为复锯机,提高批量生产力,按照客户需求制定型材规格。
但是,制造新产品的机器在哪呢?何龙江远赴山东,在一家设备制造厂找到他想要的东西。该厂按照他的设想,生产处出一套新型的再生木材加工车床。有了这套机器,他工厂的生产效率一下提高几倍。
何龙江利用新设备生产出了高强度的再生复合板。但是因为原材料太贵,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导致他的工厂“大而不强”,用一句时髦话形容:好看不赚钱。
“行不通又得改。”何龙江说,他开始四处考察市场取经。当时,成都和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木门产地之一,木门加工需要上等的木料基材。这种基材是木材的初加工产品,一般从原木取料,制成一定规格和形状,满足木门成型的需要。但是,原木资源紧缺,抗弯曲、抗拉伸、抗承载力不足,容易变形。于是何龙江用回收废弃木材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对基材分层,在基材中间加入自己生产的复合板,让基材的韧度、抗扭曲能力明显提升,复合木材制造的基材具有很大的优势,他通过调查研究,让基材的规划与木门成型相一致,减少木门加工时的再切割环节,为木门企业节约了成本。
何龙江通过自己的技术研究,生产出来的新型木门基材,成为重庆、成都木门基地的抢手货。“因为我在很多环节使用自己研制的机器生产,降低了误差水平,节约了生产成本,我的基材成本控制很理想,盈利空间非常可观。”何龙江说,他的产品渐渐打出名气,全国各地都向他发来订单。
今年6月,正在工厂里忙碌的何龙江突然见到一群衣冠讲究、待人温文典雅的人向他走来。原来这群人是湖北省某市市委书记,带着该市招商局长、经贸局长、林业局局长等一群人,他们要招引何龙江去他们那开厂。他们开出的条件是,政府免费提供1000平方米厂房和500万元落户资金。
“我们那要打造全国板材生产基地,我们真诚希望你前去投资,有什么困难只管提。”该书记介绍。原来,他们从木门基材行业中了解到何龙江的产品信息,于是马不停蹄过赶过来洽谈。
经过再三权衡,何龙江还是放弃了。他这样跟那位书记打了个比方:“我就是刚刚从蛋壳里孵出来小鸡,浑身还沾着血水,还不会跑步。”何龙江跟对方道实情:他是从一名个体户转型做实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经验都不足,目前到异地投资时机不成熟。那位书记留下名片遗憾离开,并表示大门永远向他敞开。
靠政府帮助,10余项发明获得专利证书
在这个招商团离开不久,一家中介公司就找上门来,他们声称要为何龙江的这些技术申报专利。“什么是专利?”埋头做事的何龙江被对方绘声绘色普及了专利的初步知识。直觉告诉他,这个事情可以搞。
但专利中介公司报出了个申报天价———每件专利20万元。如果何龙江为自己所有发明创新技术申办专利的话,估计要花费上百万元。何龙江于是与中介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这事一直拖了4个月。一天对方突然将每件专利申报价格降到两万元。而就是这个价格,让何龙江最终被彻底坑骗了一次。
他首批给对方支付5万元后,中介公司为他申报的专利类别并不正确,无法对他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效保护。郁闷至极的何龙江,跟朋友闲聊此事时,一位朋友劝他去有关部门详细咨询下。
经过打听,何龙江了解到市科技局下属一个官方机构,具有申报专利的资质。于是他把自己的一堆专利证书抱到该机构办公室,对方看了哭笑不得说他那些证书没啥作用。随后该机构立即调派技术人员,将这些专利证书全部撤销,然后再进行现场登记和审核,并将何龙江发明的新技术分为11项实用新型技术和9项发明专利。
“两个专利申报员到我的工厂忙活了几天,资料备齐后,率先申批了实用新型技术,目前已经全部取得证书。”何龙江说,按照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还有两年的公示期,目前9项发明专利正在公示当中,但是其技术保护期已经开始。
嘉陵区科技局一位人士表示,何龙江这种农民发明者非常不容易,他没有系统的科技知识,全是通过实践摸索而作出的创新,这种专利从实践中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它的实用性非常强,使用价值也较大。
一专利申报工作人员介绍,何龙江身上有一股顽强不屈的韧劲,这是所有搞发明创造的人共通的特性。随着何龙江对复合木材利用的深入研究,他还可能做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借全家之力,确定发展新方向
最令何龙江骄傲的事自己的三个儿女。“在一般年轻人的眼中,干木材加工业,是又苦又累有没有面子的工作,但是,三个儿女却大学一毕业就在厂里面扎下根来。”
他的大儿子毕业于南充市教育学院,学的管理专业,二个女儿一个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一个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管理专业,但毕业后都目标一致地回到了厂里面。何龙江说,他周围的朋友的儿女大多数不愿意干父母以前的产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一线工作,但是这三个年轻人却对此工作无怨无悔,也许是继承了自己的基因吧。
因为经验丰富一些,他把大儿子放在了企业总经理的位置上,两个女儿打理着财务、管理、营销等业务,一家人齐心协力经营着这个工厂。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资金。“现在实体企业贷款很难,跑了政府很多部门,跑了很多银行,一直无法全部落实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他准备在全国各地开办分厂,消化掉当地包括建筑废旧木材、加工废旧木材、采伐边角料等三剩物,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因为按照常规的方式,这些三剩物几乎全部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消化,制造了大量的空气污染。
雨停了,何龙江走出厂房,望着乌云逐渐散去的天空,他期望着,天空能够永远晴朗,空气污染不再给人们带来困扰!(王晓虎)